-
坚硬、带刺或锋利的食物
如鱼刺、鸡骨、枣核、坚果壳、带刺海鲜等,这类食物可能划伤食管或胃肠道黏膜,甚至导致穿孔。 -
刺激性食物
油炸食品、烧烤、生葱、辣椒、大蒜等可能刺激黏膜,加重疼痛或炎症反应。 -
粘性或大块食物
如年糕、粽子、粘豆包等,容易黏附在食管或胃内,增加异物滞留风险。 -
不可吞咽的“土方法”食物
误吞异物后,禁止通过吞咽馒头、饭团、韭菜等试图将异物带下去,可能使异物卡得更深或刺伤消化道。 -
腐蚀性物质
如电池(含强腐蚀性电解液)、强酸/碱性液体等,会严重灼伤消化道黏膜,需立即就医。 -
磁性异物
如磁力珠,若误吞多颗可能吸附在一起,导致胃肠道坏死或穿孔。
误吞异物后的正确做法:
- 立即停止进食,避免强行吞咽或催吐。
- 小而光滑的异物(如硬币、纽扣)可观察排便排出;尖锐或危险异物需尽快就医,通过内镜或手术取出。
- 若出现呼吸困难、呕血、持续腹痛等症状,提示严重损伤,需紧急处理。
日常预防:进食时细嚼慢咽,老人和儿童需特别注意食物安全,避免误吞小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