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发病治疗优先
- 控制基础疾病:如胰腺炎、胃炎等需优先治疗,改善躯体症状。
- 清除有害物质:如肝性脑病患者需降低血氨,常用谷氨酸盐、精氨酸等药物。
二、心理干预与治疗
- 多学科协作:消化科医生联合精神心理科、营养师等制定个体化方案。
- 心理疏导与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认知,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 松弛训练与生物反馈: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减轻躯体症状。
三、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 慎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病药:肝性脑病患者需避免诱发昏迷,必要时可选小剂量氟哌啶醇等。
- 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症状较重,可遵医嘱使用SSRIs(如氟西汀)或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
四、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管理:规律饮食、增加膳食纤维,避免刺激性食物。
- 适度运动与减压:如瑜伽、散步等改善身心状态。
五、持续监测与评估
定期跟踪患者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转诊至心理科进一步干预。
提示:若出现体重下降、黑便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