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被称为“闽西”的原因主要源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地理区位因素
-
汀州故居核心区域
龙岩古称“汀州”,是八闽最西端的州郡,其范围包括今龙岩市及三明市部分辖区(如永定、连城等八县)。汀江作为古代交通枢纽,孕育了客家文化,奠定了闽西文化的基础。
-
三省交界枢纽
龙岩地处福建西部,东邻厦门、漳州,南接广东梅州,西连江西赣州,北接三明,是连接三省的交通枢纽。这种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文化交融的枢纽,形成了独特的闽西文化圈。
二、历史演变因素
-
行政区划演变
龙岩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晋时期,唐代置汀州,明清时期成为龙岩直隶州,1997年撤地设市后仍保留“闽西”称谓。其名称逐渐从“古汀州府”演变为“闽西”,既保留了历史记忆,又体现了地理范围的变化。
-
客家文化发源地
龙岩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75%以上人口为客家人,保留着独特的客家语言、建筑(如土楼)和生活习俗。客家文化的聚集进一步强化了“闽西”的文化认同。
三、文化特色因素
-
多元文化交融
龙岩孕育了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古闵越文化等,是“岭南画派”鼻祖等文化名人的摇篮。这种文化多样性使闽西成为文化交融的典范。
-
红色文化象征
龙岩是中央苏区组成部分,拥有古田会议会址等红色文化遗址,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赞誉。红色文化成为闽西的重要标识。
总结
龙岩被称为“闽西”是地理区位、历史演变与文化特色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为汀州故居、三省交界枢纽、客家文化发源地以及红色文化象征的地位,使其成为福建文化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