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途径
间插血吸虫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当人接触被污染的水域(如游泳、洗衣或农业活动)时,尾蚴可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饮用生水、接触疫水污染物或生食感染的水生生物也可能导致感染。 -
病原体特征
间插血吸虫成虫寄生于肠道静脉,其虫卵沉积于肝和肠内,引发免疫反应。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感染中间宿主水泡螺,完成生活史。 -
发病机制
虫卵和尾蚴对人体的机械性损伤及免疫反应共同导致疾病。成熟虫卵释放的抗原引发炎症反应,形成虫卵肉芽肿,甚至脓肿,表现为肠道黏膜充血、息肉或直肠炎症。部分患者因虫卵沉积引发肝纤维化等并发症。 -
高危因素
- 环境因素:居住在非洲热带雨林等流行区、接触污染水源。
- 行为习惯:生食水产品、在疫区从事水稻种植或渔业活动。
- 免疫力低下:易感性增加,症状更显著。
间插血吸虫病的形成是病原体感染、环境暴露与个体免疫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需避免接触疫水、加强水源管理及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