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虫咬伤后的处理需遵循以下步骤,尤其在溯溪等户外活动中更需谨慎操作:
一、紧急处理(现场操作)
-
避免强行拔除
蜱虫口器可能残留皮肤内引发感染,切勿用手直接捏碎或拉拽。
推荐方法:用酒精、乙醚、松节油等涂抹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或麻痹后松口。 -
正确取出蜱虫
- 使用尖头镊子贴近皮肤夹住蜱虫头部,稳定向上提拉,避免扭转或猛拉。
- 若口器残留,需就医通过手术取出。
二、伤口处理
-
彻底消毒
取出蜱虫后,用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消毒,覆盖无菌纱布。 -
预防感染
- 观察伤口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 若伤口较深或出血,需注射破伤风疫苗。
三、后续观察与就医
-
症状监测
蜱虫可能传播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需密切观察以下症状:- 局部:持续红肿、疼痛、溃疡。
- 全身:发热、头痛、皮疹、乏力等。
-
及时就医
- 若蜱虫头部残留、伤口感染或出现全身症状,立即就诊。
- 即使无症状,也建议告知医生叮咬史,必要时进行血清学检测。
四、预防措施(溯溪活动后)
-
检查身体与衣物
彻底检查皮肤褶皱(如腋窝、腹股沟)、头发及衣物,避免蜱虫残留。 -
环境清洁
洗澡更换衣物,清洗涉水装备,防止蜱虫带入家中。
总结
处理蜱虫叮咬的核心是规范取出、严格消毒、密切观察。若操作困难或出现异常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更多细节可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