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圆线虫病的形成机制和危险因素如下:
一、疾病形成机制
-
传染源与虫卵排出
牛、羊等反刍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其粪便中可排出毛圆线虫虫卵,污染土壤、水源及植物等环境。 -
感染途径
人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感染:- 消化道传播: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如未洗净的蔬果)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虫卵进入肠道。
- 接触传播:接触含有虫卵的动物粪便或受污染环境后未彻底清洁,虫卵经口摄入。
-
体内发育过程
虫卵在人体肠道内孵化出幼虫,幼虫侵入肠黏膜下层,经过约4天的发育后返回肠腔,最终在十二指肠或空肠发育为成虫。成虫附着于肠黏膜,吸收宿主营养并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二、危险因素
- 不良饮食习惯:如生食、饮用生水或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增加虫卵摄入风险。
- 卫生条件差:接触牛、羊等动物或其粪便后未做好清洁防护,易导致感染。
- 环境暴露:生活在农牧区或卫生设施不完善的地区,接触污染水源或土壤的概率较高。
综上,毛圆线虫病的形成是虫卵从宿主动物排出、污染环境后经口感染人体的过程,其发生与饮食卫生、动物接触及环境暴露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