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后吃什么药效果好需要根据中毒的类型和具体症状来决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
- 抗毒蕈碱药物:对于毒蕈碱样症状明显者,常用阿托品。它能拮抗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蕈碱受体的作用,缓解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改善呼吸功能等。一般根据病情轻重,采用不同的剂量和给药方式,如轻度中毒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0.5 - 1mg,每 1 - 2 小时一次;中度中毒可静脉注射 1 - 2mg,每 15 - 30 分钟一次;重度中毒可静脉注射 2 - 5mg,每 10 - 15 分钟一次,直至 “阿托品化”,然后逐渐减少剂量和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 巯基解毒药物:适用于某些含有巯基毒素的毒蕈中毒,如毒伞、白毒伞等中毒。常用药物有二巯丁二钠、二巯丙磺钠等。二巯丁二钠一般首次剂量为 2g,用注射用水或 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注射,以后每次 1g,每 4 - 6 小时一次,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二巯丙磺钠常用剂量为 5% 溶液 5ml,肌肉注射,第一天每 6 小时一次,第二天每 8 小时一次,以后每日 1 - 2 次,疗程一般为 5 - 7 天。
-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重症中毒患者,如出现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严重的肝损害及出血倾向等,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氢化可的松一般每日 200 - 300mg,或地塞米松每日 10 - 20mg,加入 5% - 10%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 对症治疗药物:根据患者出现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出现惊厥时可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镇静药物;出现腹痛时可使用山莨菪碱、颠茄片等解痉止痛药物;出现腹泻时可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时,应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毒蕈中毒病情往往较为复杂和严重,一旦怀疑中毒,应立即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