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毛毛虫咬了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根据这些症状可以判断是否中毒:
-
皮肤症状:
- 毛毛虫皮炎:皮肤痕痒、接触性皮炎、水疱、鞭痕、小红包、疼痛。
- 鳞翅目皮炎:荨麻疹,上呼吸道感染,恶心,呕吐,头痛,支气管痉挛。
- 皮疹:接触亚洲松毛虫可能导致发痒的皮疹。
- 皮肤疱疹、溃烂、脓肿:有些毛毛虫的毛刺毒性很厉害,被蜇后会出现这些症状。
-
眼部症状:如果毛毛虫细毛刺入眼,可能导致急性结膜炎。
-
全身症状:
- 全身乏力:如果被叮咬后未及时处理伤口,继发细菌、病毒感染,则有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的现象。
- 肌肉酸痛:可能是蚊虫叮咬后释放毒素,刺激神经,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
- 持续高热: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特殊症状:
- 接触南美“Lonomia”毛毛虫会导致流血和肾衰竭。大量接触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皮肤疱疹、溃烂、脓肿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初步处理:
- 去掉毒毛刺:如果毒刺没有断在皮肤上,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毒刺断在皮肤上,可以用放大镜和刀片小心地顺着毒毛方向刮除毒毛。
- 清洗伤口: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被蜇的地方,然后用一些清凉油。
- 药物治疗: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适当的药物,如抗生素软膏、抗炎药膏等。
- 避免抓挠:尽量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感染。
如果症状较轻,通常在几天内会自行消退。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