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局部中毒表现
- 速发型过敏反应:叮咬后20分钟内可能出现明显肿胀、红晕,伴随剧烈瘙痒或刺痛感,这是蠓虫唾液毒素引发的典型急性反应。
- 持续性红肿水疱:若咬伤后出现明显水肿型红斑、水疱(尤其是绿豆大小瘀点或中央凹陷的丘疹),且瘙痒持续数周,可能提示毒素引发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 瘀点与色素沉着:叮咬处出现针尖状瘀点,炎症消退后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是蠓虫叮咬的典型体征。
2. 全身中毒症状(需警惕)
若伴随以下症状,可能提示毒素吸收引发全身反应:
-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常见于毒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 意识模糊、呼吸困难:极少数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就医。
3. 处理建议
- 立即清洁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叮咬部位,避免抓挠以防感染。
- 局部用药: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若红肿严重可短期使用激素类药膏(如地塞米松凝胶)。
- 观察与就医:若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或局部感染迹象(化脓、渗液),需及时就诊并告知蠓虫叮咬史。
预防提示:蠓虫多活动于植被茂密处,外出建议穿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避免在草丛长时间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