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治疗
- 钠盐补充:通过静脉滴注氯化钠溶液或口服补盐液纠正低血容量和低血压,部分患儿需配合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 钾离子交换树脂:如聚苯乙烯磺酸钠,用于降低高钾血症。
- 利尿剂:Ⅱ型患儿可短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以调节电解质平衡。
- 激素替代:部分病例需补充醛固酮类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盐皮质激素(如氟氢可的松)。
-
病因治疗
- 若由尿路感染或梗阻引起,需及时抗感染治疗或手术解除梗阻,电解质紊乱可能随之缓解。
-
监测与调整
- 密切监测电解质(钠、钾)、血压及酸碱平衡,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
长期管理
- 遗传型患者需长期药物维持,而继发性病例在诱因消除后可逐渐停药。
注意事项:避免擅自补钠或补钾,需严格遵医嘱;严重电解质紊乱可能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