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以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一、绩效评价的原则
- 科学公正: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按照规范的程序,对项目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反映。
- 统筹兼顾: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应职责明确,各有侧重,相互衔接。
- 激励约束:绩效评价结果应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实质性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
- 公开透明:绩效评价结果应依法依规公开,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绩效评价的依据
-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 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重点任务要求。
- 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
- 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 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 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
三、绩效评价的内容
- 项目决策:主要评价项目立项依据充分性、立项程序规范性、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指标明确性、预算编制科学性、资金分配合理性。
- 过程管理:主要评价项目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率、资金使用合规性、管理制度健全性、制度执行有效性。
- 项目产出:主要评价项目完成率、质量达标率、完成及时性、成本节约率。
- 项目效益:主要评价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持续影响及社会公众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度。
四、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项目决策、过程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益四个方面。
五、绩效评价的程序
- 单位自评:预算部门组织部门本级和所属单位对预算批复的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 部门评价:预算部门根据相关要求,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本部门的项目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
- 财政评价:财政部门对预算部门的项目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
六、绩效评价的方法
- 定量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
- 定性分析:通过专家评估、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项目的效益性、可持续性等进行评价。
-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评价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比较分析:通过与同类项目或历史数据进行比较,评价项目的效果和改进空间。
七、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与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挂钩,实现绩效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以上是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具体实施时可根据不同的专项资金类型和评价目的进行调整和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