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科治疗
-
控制尿路感染
- 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急性期需足疗程用药,缓解期采用长疗程、低剂量抑菌疗法(如睡前口服单剂量抗生素)以预防复发。
- 若合并真菌或病毒感染,需针对性使用抗真菌或抗病毒药物。
-
控制高血压
- 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并保护肾功能。
- 若血压控制不佳,可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
延缓肾功能损害
- 定期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及血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 晚期患者需低蛋白饮食,必要时补充必需氨基酸。
二、外科治疗
-
手术适应症
- 重度反流(如双侧输尿管反流)、反复尿路感染(尤其伴发热)、内科治疗4个月无效、输尿管口解剖异常或合并尿路梗阻者。
- 儿童严重反流建议尽早手术。
-
常见术式
-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纠正尿液反流,适用于反流严重者。
- 肾脏重建手术:修复解剖结构异常。
- 肾移植: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替代治疗。
三、生活方式管理
-
饮食调整
- 清淡饮食,多饮水(每日1500-2000ml),稀释尿液减少感染风险。
- 限制盐(<3g/日)、高嘌呤(如动物内脏、海鲜)及高钙食物,避免辛辣、酒精。
- 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水肿患者需控制水分摄入。
-
习惯改善
- 避免憋尿,规律排空膀胱以降低膀胱内压。
-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腹腔压力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婴幼儿:部分可自行缓解,若持续感染需药物或手术干预。
- 合并症处理:如出现贫血、钙磷代谢紊乱,需针对性纠正;心血管并发症需综合治疗。
五、预后与随访
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延缓肾功能恶化。术后需长期随访肾功能及感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尿毒症,需肾脏替代治疗。
建议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