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尿道综合征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尿道局部因素
- 解剖异常:尿道外口距离阴道口过近、尿道肉阜、尿道狭窄、尿道瓣膜、尿道黏膜脱垂、尿道周围组织纤维化等尿道器质性因素,可能导致尿道梗阻或尿液排出不畅,使细菌容易滋生和繁殖,增加尿道感染的风险,进而引发慢性尿道综合征。
- 轻微感染:某些轻微的尿道感染可能不导致明显的菌尿,但会引起尿道刺激症状。现有的检验设备可能无法检出这些感染,而排尿异常又降低了膀胱尿道的自洁能力,容易激发尿道感染,长期反复感染可发展为慢性尿道综合征。
- 神经功能异常: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协调失常、膀胱过度活动,或者由于神经受损导致的尿道功能异常,都可能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和尿道的功能,从而引发慢性尿道综合征。例如,损伤、感染、X 线照射等引起尿道内纤维组织增生,可使神经发生异常反射,导致尿道综合征的症状。
- 精神因素:紧张、焦虑、多虑、敏感等精神状态是尿道综合征的隐患因素,也可能是该病的结果,两者往往形成恶性循环。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膀胱和尿道的正常功能,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 雌激素水平下降:多见于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缺乏会引起尿道及膀胱三角区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萎缩、充血或脱落。雌激素水平降低后,阴道的自洁能力降低,也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这些因素都可能促使慢性尿道综合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