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飘到玉米上会引发严重的药害,具体后果如下:
一、药害表现
-
叶片损伤
草甘膦为内吸性除草剂,一旦叶片接触药液,会通过茎、根传导至全身,导致叶片失绿、干枯,呈现类似干旱状。
-
植株死亡
严重时叶片完全干枯死亡,整株玉米枯萎,甚至绝产。
-
药害类型
包括叶片失绿、茎秆弯曲、根系腐烂等,与干旱胁迫类似,但无法通过灌根或喷施叶面肥恢复。
二、危害原因
-
内吸性特性
草甘膦被植物吸收后,会随水分传导至全身,导致全株受害。
-
防护不当
-
缺乏防护措施或防护罩质量差,导致药液溅到叶片上。
-
高温天气下喷洒,加剧药液吸收。
-
-
操作规范问题
喷头高度不当(如玉米中后期需抬高喷头)或喷洒技术不规范,增加药液接触叶片的风险。
三、补救措施
-
及时清洗
发现药害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叶片和茎秆,减少药液吸收。
-
喷施叶面肥
对未受严重损伤的叶片喷施生根叶面肥,促进新叶生长,缓解药害影响。
-
土壤处理
药害严重时,需灌根施用硫酸亚铁等金属离子螯合剂,中和残留草甘膦,但需避免再次使用草甘膦。
四、预防建议
-
规范操作
-
严格按说明控制药剂浓度,避免过量使用。
-
正确使用防护罩,确保覆盖全面,避免药液溅落。
-
-
调整喷洒方案
玉米中后期喷药时抬高喷头,减少下部叶片药液接触风险。
-
选用抗草甘膦品种
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抗虫基因品种),降低药害风险。
若药害严重且无法缓解,建议放弃该地块后续种植,避免二次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