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属于危急重症,需分秒必争采取规范化急救措施并结合科学护理,才能最大程度促进恢复。具体处理要点如下:
一、急救处理(黄金4分钟内)
-
快速评估与初步复苏
- 立即将婴儿置于预热辐射台(36.5℃-37.5℃),保持颈部轻微仰伸以开放气道。
- 用吸球/吸管清理口鼻分泌物,顺序为“先口咽后鼻腔”,若羊水混胎粪且婴儿无活力,需气管内吸引。
- 擦干身体并轻弹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刺激自主呼吸。
-
建立有效呼吸与循环
- 如无呼吸或心率<100次/分:使用气囊面罩正压通气(频率40-60次/分),观察胸廓起伏。
- 心率<60次/分时: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深度为胸廓前后径1/3,频率100-120次/分,按压与通气比3:1。
-
药物干预
- 肾上腺素:心率持续<60次/分时,按0.1-0.3ml/kg剂量脐静脉注射。
- 扩容剂:怀疑失血性休克时,使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10ml/kg)扩容。
- 碳酸氢钠: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7.0)时静脉滴注。
二、后续护理(急救后24-72小时关键期)
-
生命体征监护
- 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维持SpO₂在90%-95%。
- 每2小时评估意识反应、肌张力及原始反射。
-
脑保护与体温管理
- 使用亚低温治疗(维持直肠温度33.5℃-34.5℃)减轻缺氧性脑损伤。
- 避免过度刺激,减少声光接触。
-
营养支持
- 延迟喂养至生命体征稳定(通常6-12小时后),首选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采用微量喂养(10-20ml/kg/d)逐步增量。
三、预防并发症
- 呼吸系统:定期翻身拍背,必要时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 神经系统: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估脑功能。
- 循环系统:监测血压,维持平均动脉压≥30mmHg。
特别提示:急救成功率与操作规范性直接相关,建议家长提前学习新生儿复苏技术(如提供的培训资源)。婴儿出院后需定期随访神经发育情况,出生后1、3、6个月进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