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处理原则
-
明确病因
肿胀可能由感染、过敏、外伤、静脉回流障碍或全身性疾病(如心肾功能不全)引起,需先确诊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
紧急处理(适用于外伤肿胀)
- PRICE原则:立即制动(保护)、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 冷敷:受伤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肿胀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避免冻伤。
- 热敷: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如慢性劳损或非开放性损伤)。
二、分情况处理
- 外伤或骨折肿胀
- 抬高患肢:下肢抬高15-30度,上肢10-15度,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
-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开具消肿药(如甘露醇、七叶皂苷钠)或活血化瘀中药(如芒硝外敷)。
- 功能锻炼:适度活动肌肉(如踝泵运动),避免肌肉萎缩,但需遵医嘱。
-
感染性肿胀
需抗感染治疗,如抗生素或局部清创。 -
过敏或风湿免疫性疾病
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类)或免疫抑制剂。 -
全身性疾病相关肿胀
如心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需治疗原发病,如利尿、补充蛋白等。
三、辅助疗法
- 按摩:从肿胀周边向中心轻柔推拿,促进淋巴回流。
- 饮食调理:增加蔬果摄入,限制钠盐和水分,避免辛辣油腻。
- 辅助设备:穿医用减压袜、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四、何时就医?
若肿胀持续加重、伴随剧烈疼痛、发热、皮肤发紫或活动受限,需立即就诊。
提示:以上方法需结合个体情况,避免自行用药或过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