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面瘫(特发性面神经炎)没有明确的特效药物,但通过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和预后。以下是主要治疗方案及药物分类:
一、急性期药物治疗(发病72小时内)
- 糖皮质激素
- 作用:减轻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缩短病程。
- 常用药物:泼尼松(口服)、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 疗程:一般连用5-7天,需监测血糖、血压等副作用。
- 抗病毒药物
- 适用情况:若由疱疹病毒(如带状疱疹)感染引起。
- 常用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或口服)。
- 营养神经药物
- 作用:促进神经修复,改善症状。
- 常用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B12(口服或肌注)。
二、辅助治疗
- 改善循环药物
- 如丹参、银杏叶提取物,可增强局部血流。
- 护眼措施
- 眼睑闭合不全者需用人工泪液、眼罩保护角膜,预防溃疡。
- 物理治疗
- 针灸:刺激面部穴位(如阳白、地仓、颊车)及远端穴位(合谷),配合电针效果更佳。
- 康复训练:对镜练习表情肌按摩,促进功能恢复。
三、中医及中成药
- 中药方剂
- 牵正散:祛风化痰,适用于风痰阻络型面瘫。
- 华佗再造丸: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 针灸结合中药
- 中医辨证施治,如风寒证用防风通圣散,气血不足用八珍汤。
四、预后与注意事项
- 恢复时间:约80%患者1-2个月内恢复,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恢复较慢。
- 禁忌:避免吹冷风、情绪波动,及时治疗并发症(如角膜炎)。
- 手术:极少数严重后遗症者可考虑神经减压或移植。
总结
面瘫需早期干预,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营养神经药是核心方案,结合针灸和康复训练可提高疗效。若出现口眼歪斜、流涎等症状,建议24小时内就医,避免延误治疗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