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和砀山县是在1955年划入安徽省的。这一调整是由于治理淮河及洪泽湖的需求,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划这些区域的水利设施,同时也为了减轻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1954年淮河流域遭遇了严重的洪水灾害,这促使了国家对淮河及其支流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工作。在治理过程中,发现需要对一些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以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效率。因此,在1955年3月,国务院决定将江苏省的萧县、砀山两县划归安徽省管辖,同时将安徽省的盱眙、泗洪两县划给江苏省。
这样的调整不仅有助于解决洪泽湖的防洪问题,还使得江苏省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洪泽湖资源,同时也加强了安徽省在淮北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区划调整并非首次发生,实际上,在1952年时,这两个县就已经被短暂地划入过安徽省,之后又回到了江苏省,直到1955年的最终调整才确定下来。
有资料提到毛泽东主席曾接见徐州地委书记胡洪,并讨论了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性,强调了盱眙和泗洪的历史地位以及它们对于江苏的重要性。这也表明了中央政府对于此次调整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萧县和砀山县从属于江苏省徐州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体制改革中,特别是针对水利建设和防洪需求的背景下,最终于1955年正式划归安徽省管辖,成为今天宿州市的一部分。这种跨省的行政区划变动反映了当时国家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采取的战略性措施,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