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疫情期间建立了两所临时医院,分别名为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这两所医院的命名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还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需求和民众的期望。
火神山医院
命名由来
- 火神山医院的命名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火神”祝融,祝融是楚地的保护神,取名“火神山”希望借助火神的力量保佑武汉度过疫情难关。
- 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也寓意着用高温(超过50摄氏度)来消灭病毒,寓意“火”能够震慑瘟疫,让病情早点退散。
建设和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知音湖畔,总建筑面积约3.39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医院于2020年1月23日开工,2月2日交付使用,建设过程中凝聚了“火雷精神”,成为抗疫的重要力量。
意义和影响
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快速反应和建设能力,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医院在疫情期间运行73天,累计治愈患者近5000人,实现了“零扩散”“零感染”。
雷神山医院
命名由来
- 雷神山医院的命名同样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雷神”,雷神在中国民间有涤荡世间邪恶的作用。取名“雷神山”寄托了人们希望天气早日回暖,病情早日治愈的美好祝愿。
- 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也希望通过“雷神”的力量震慑疫情,帮助武汉尽快恢复正常。
建设和投入使用
雷神山医院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黄家湖畔,总建筑面积超过火神山医院,可容纳1200张床位。医院于2020年1月25日开工,2月6日交付使用,建设过程中同样展现了“火雷精神”。
意义和影响
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不仅在疫情期间提供了大量的床位和资源,还显著提升了武汉的救治能力和防疫水平。医院在疫情期间运行68天,累计治愈患者近5000人,同样实现了“零扩散”“零感染”。
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立是武汉抗疫斗争中的重要举措,两所医院的命名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还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需求和民众的期望。它们的建设速度和高效运作展示了中国的快速反应和建设能力,成为抗疫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