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出现小洞(龋齿)的处理需根据龋坏程度和症状选择不同方案,具体如下:
一、早期龋洞处理
- 保持口腔卫生
若无明显疼痛,可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餐后漱口清除食物残渣,控制龋坏进展。 - 定期检查
每半年至一年进行口腔检查,通过X光片或探诊评估龋齿发展情况。
二、药物治疗
若龋洞伴随轻微炎症或敏感,可遵医嘱使用以下药物:
- 含氟制剂:抑制细菌生长,增强牙釉质抗龋能力;
- 抗生素(如头孢类、甲硝唑):控制局部感染。
三、补牙治疗(充填术)
适用于未伤及牙髓的龋洞:
- 清除龋坏组织:去除腐烂牙体;
- 填充材料:
- 树脂:美观且耐磨,适合前牙或可见部位;
- 玻璃离子:释放氟化物,适合儿童或邻面龋;
- 银汞合金:经济耐用,但美观性较差。
四、根管治疗
若龋洞已引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表现为自发痛、夜间痛):
- 清除感染牙髓:通过显微根管技术彻底清理根管;
- 消毒封填:使用激光或声波辅助消毒,严密封闭根管;
- 牙冠修复:治疗后建议安装牙冠保护脆弱牙体。
五、其他辅助治疗
- 垫底治疗:深龋接近牙髓时,用氢氧化钙垫底保护牙髓后再充填;
- 冷敷缓解疼痛:急性疼痛期可用冰袋冷敷患侧面部。
六、严重情况处理
若龋洞导致牙体大面积破坏或根分叉感染无法保留,需拔牙后选择种植、牙桥等修复方式。
日常护理建议
- 饮食调整:减少糖分摄入,避免冷热刺激;
- 清洁工具:配合牙线清理邻面龋洞残留。
注:现代根管治疗技术(如显微治疗)显著提高了患牙保留率,即使治疗失败也可通过根尖手术挽救70%-80%的牙齿。建议尽早就诊,避免龋洞扩大引发复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