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养老金政策将发生一系列重大调整,以下是主要的新规内容:
1. 延迟退休年龄
- 男性:退休年龄将从60岁逐步延迟到63岁,每年延迟3个月。
- 女性职工:退休年龄将从50岁逐步延迟到55岁,每年延迟1岁。
- 女性干部:退休年龄将从55岁逐步延迟到58岁,每年延迟6个月
2. 提高最低缴费年限
- 2025-2029年: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5年。
- 2030年起:最低缴费年限每年延长6个月,到2039年达到20年
3. 弹性退休机制
- 提前退休:职工可以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提前最多3年退休,但养老金将按比例减少(每提前1年减少2%)。
- 延迟退休:职工可以选择延迟退休,最晚可延至68岁,每延迟1年养老金增发5%
4. 养老金调整
- 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将根据当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和个人缴费指数计算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根据个人账户储存额和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计算
- 过渡性养老金:对于“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放1.2%的过渡性养老金
5.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 最低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将提高到每月143元,比之前增加了20元。
6. 个人养老金制度
- 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从2024年12月15日开始全国实施,2025年将进一步推广,鼓励更多人参与。
7. 企业年金制度
- 扩大覆盖范围:国家将研究相关举措,扩大企业年金制度的覆盖范围。
8. 特殊群体照顾
- 病残人员:有相应的病残津贴。
- 困难人员:有困难人员补贴。
- 高龄老人:有高龄老人补贴。
9. 养老金领取条件
- 缴费年限: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能需要延迟领取养老金或进行补缴
- 个人账户余额:部分省份要求个人账户最低余额达到3万元。
10. 过渡期安排
- 逐步实施:新规的实施将有一个过渡期,职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提前或延迟退休
应对措施
- 1.及时了解政策:通过人社部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了解新规的具体内容。
- 2.核对个人信息:仔细核对参保信息,包括缴费年限、缴费金额等,发现问题及时向社保部门反映。
- 3.合理规划参保:根据新规要求,合理规划参保年限和缴费方式,确保不因缴费年限不足而受到影响。
这些新规旨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确保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