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与低保户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定义与收入标准
-
贫困户
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贫困线标准的家庭,具体分为绝对贫困(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和相对贫困(628-865元)两类。
-
低保户
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
二、入选条件
-
贫困户
-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
包含因病、因残、失业、五保户等特定困难群体。
-
-
低保户
-
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
-
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月均水平的居民。
-
三、享受待遇
-
贫困户
-
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即吃穿不愁,住房、医疗、教育有保障;
-
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帮助实现稳定收入,防止返贫。
-
-
低保户
-
依据当地经济水平享受差额补助,补助金额因地区而异;
-
仅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不涉及住房、医疗、教育等专项保障。
-
四、保障范围差异
-
贫困户 :覆盖范围更广,包括所有收入低于标准的家庭,无论贫困程度;
-
低保户 :覆盖范围较窄,仅限收入低于月均标准的居民。
五、法律地位与保障层次
-
贫困户 :可能通过产业、教育等政策实现脱贫,保障具有动态性;
-
低保户 :属于社会救助的底线保障,保障水平相对固定。
总结
贫困户与低保户的核心区别在于收入标准(人均纯收入与人均月收入)和保障目标(防止返贫与基本生活保障)。贫困户通过产业、教育等帮扶实现稳定收入,而低保户则依赖固定补贴维持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