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中心合同陷阱是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健康和养老的需求,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诈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养中心合同陷阱及其防范措施:
常见的康养中心合同陷阱
- 1.虚假宣传与高额回报承诺:不法分子通常会以“高科技康养”、“神奇疗效”等为幌子,诱骗老年人购买价格高昂的产品或服务,甚至承诺高额回报例如,某某实业有限公司以投资度假村、生产健康产品项目、养生养老等为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承诺高额回报,最终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 2.合同条款模糊或不合理:合同中可能包含一些模糊或不合理条款,使得消费者在出现问题时难以维权。例如,合同中可能规定服务费用高昂且不可退还,或者在服务出现问题时,消费者需要承担高额违约金例如,湘潭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马某以改建养老中心和酒店为名,骗取合同预付款和工程保证金,最终导致受害者损失惨重。
- 3.非法集资与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签订租赁合同、产品购买合同,甚至“市场监督员聘用协议”等复杂合同,迷惑老年人,达到非法集资和诈骗的目的例如,某某实业有限公司以投资康养项目为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最终被公安机关破获,涉案资金高达3亿元
- 4.服务与承诺不符:一些康养中心在合同中承诺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豪华住宿条件等,但实际提供的服务与合同承诺严重不符。例如,扬州市民王大爷和老伴在签订康养服务合同后,发现该康养中心只是普通疗养院,无法开具医用发票用于报销。
防范措施
1.核实资质与背景: 在签订合同前,务必核实康养中心的营业执照、相关许可证等资质,确保其合法经营 可以通过查询政府相关部门网站或咨询专业人士,了解康养中心的背景和信誉。
2.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在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服务内容、服务费用、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如有疑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不要轻信口头承诺,所有承诺都应体现在合同中。
3.警惕高额回报承诺: 对于任何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过高的回报往往意味着高风险 建议老年人多与子女沟通,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多方咨询与调查: 在投资或签订合同前,多方咨询和调查,了解康养中心的真实情况。可以咨询医生、律师或相关监管部门,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例如,可以向民政、市场监管、住建、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了解项目的真实性。
5.谨慎支付费用: 在支付任何费用前,务必确认康养中心的真实性和合同的合法性。不要轻信商家的宣传和承诺,避免支付过高费用
总结
康养中心合同陷阱主要表现为虚假宣传、高额回报承诺、合同条款模糊或不合理、非法集资与诈骗以及服务与承诺不符等。为了避免上当受骗,老年人及其家属应提高警惕,仔细核实康养中心的资质和背景,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警惕高额回报承诺,多方咨询与调查,谨慎支付费用。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范康养中心合同陷阱,保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