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越南之间的领土争端主要集中在中越陆地边界和北部湾海域。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关键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1999年,中越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国和越南陆地边界条约》,其中涉及到有争议的227平方公里的边界线,大体上按照五五分的原则进行划分。最终,大约113平方公里划给了越南,剩下的大约114平方公里划归了中国。这意味着在陆地边界的划定过程中,中国实际上收回了约114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海上方面,特别是北部湾的海域划界中,中国将白龙尾岛(越南称夜莺岛)划给了越南。该岛屿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实际管辖区域,但在后来的谈判中被划给了越南,成为其领海的一部分。尽管具体的面积没有明确提及,但这一变动也反映了中国对越南的部分领土让步。
还有一部分领土变动发生在更早的历史时期。例如,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殖民越南期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一些原本属于中国的领土给法属越南,包括云南边境的一些地区。这些变动的具体数字并不完全清楚,因为它们可能已经包含在上述的227平方公里争议区域内或者是在更复杂的国际协议框架下完成的。
从最近的官方协议来看,中国在陆地边界上划给越南约113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在北部湾海域划界时也将白龙尾岛划归越南。至于其他时期的领土变动,则需要更多具体的历史文件支持以确定确切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国家间的领土调整往往是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和利益平衡。因此,单纯用数字概括可能会忽略掉许多重要的背景信息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