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哪些药物可以由医保报销,主要取决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药品目录》)。这份目录是由国家医疗保障局制定并定期更新的,它规定了哪些药品可以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报销。
根据最新的信息,截至2025年1月1日执行的2024年版《药品目录》,共有3159种西药和中成药被纳入其中。这些药品包括但不限于抗肿瘤用药、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罕见病用药、抗感染用药、中成药以及精神病用药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的调整中新增加了91种药品,并且有89种是通过谈判或竞价方式纳入的。
在《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
-
甲类药品:这类药品是指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价格或治疗费用较低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之后按规定比例报销。
-
乙类药品:这类药品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确切,但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或治疗费用略高。参保人在使用这类药品时,需要个人自付一定比例后,剩余部分再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
还有一些药品不在《药品目录》内,因此不能报销,例如:
- 主要起营养滋补作用的药品;
- 含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药品;
- 保健药品;
- 预防性疫苗和避孕药品;
- 主要起增强性功能、治疗脱发、减肥、美容、戒烟、戒酒等作用的药品;
- 因被纳入诊疗项目等原因,无法单独收费的药品;
- 酒制剂、茶制剂,各类果味制剂(特别情况下的儿童用药除外),口腔含服剂和口服泡腾剂(特别规定情形的除外)等。
为了查询特定药品是否属于可报销范围,患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查询:
-
使用微信公众号:“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服务入口,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药品是否在医保目录范围内及其具体的报销类别。
-
利用手机应用程序: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也提供了类似的功能,允许用户随时随地查询药品信息。
了解哪些药品可以报销不仅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治疗方案。对于不确定的情况,建议直接咨询医生或者医院的医保办公室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同时,由于政策会有所变动,《药品目录》也会随之更新,因此保持关注最新公告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