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甲类乙类丙类定义
医保甲类、乙类和丙类是指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对药品的分类,它们在报销比例、价格以及使用范围上有所不同。
医保甲类乙类丙类区别
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 由国家统一制定,各地不得调整,使用“甲类药品”所发生的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可以全额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按当地医保比例100%报销。
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药品。 “乙类药品”由国家制定,各省、市、区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医疗需求和用药习惯适当进行调整,但不能超过国家制定“乙类药品”总数的15%。 参保人使用乙类药品时,要先按比例(各地自行规定)扣除一定的个人自付费用后,将余下费用再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 乙类药品的社保报销比例是:个人先支付10%以后,再同甲类药品一样的比例报销。
丙类药品基本医疗未覆盖,大部分地区都需个人自付100%。 当然,可能有的地区也会报销一些,具体可以看医院发票上“自理比例”一栏。 丙类药一般包括:保健品类、高档药、新研制的药、抗癌进口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