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医保确实是由个人自行缴纳的,但这种说法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为那些没有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障机制,其目的是为了保障这部分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国家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且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将这两项制度整合成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对于城乡居民而言,他们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医保缴费。通常情况下,个人缴费部分是按年度进行的,并且与政府提供的财政补助相结合。比如,在一些地方,2025年的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400元,而财政补助则不低于670元。这意味着参保人员需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其余大部分由政府补贴。
个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缴费:
-
线上渠道:很多地区支持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或支付宝等平台进行在线支付。例如,北京地区的居民可以使用“京通”小程序、“北京市电子税务局”网站或是相关银行的APP来进行缴费。
-
线下渠道:如果更倾向于传统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到指定的银行网点柜台或者税务机关的服务窗口进行缴费[[1]。
对于特定群体如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他们的个人缴费部分可能会得到全额资助;而对于低保对象、脱贫人口等,则可能获得一定比例的资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个人需要自行缴纳一部分费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费用都由个人承担。实际上,正如国家医保局所解释的那样,个人缴纳的部分仅占筹资总额的一小部分,而更大比例的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补贴。因此,尽管个人缴费金额逐年有所增加,但考虑到财政补贴的存在以及医疗保障的实际价值,继续参保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城乡居民医保虽然是个人缴纳,但它背后有着强大的财政支持,确保了广大居民能够享受到较为全面的医疗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