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缺损
定义:牙体缺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的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
常见病因:
- 1.龋病:细菌作用导致牙体硬组织脱矿和有机物分解,形成龋洞,严重者可导致牙冠部分或全部破坏
- 2.牙外伤:如交通事故、意外碰撞或咬硬物等,导致牙折或牙裂
- 3.磨损:长期咀嚼硬物、夜磨牙等不良习惯导致牙齿表面磨损
- 4.楔状缺损:多发生在牙颈部,常由机械性摩擦和酸蚀引起
- 5.酸蚀症:牙齿长期暴露于酸性环境中,如长期饮用碳酸饮料或接触酸雾,导致牙体组织脱钙
- 6.发育畸形:牙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和形态异常,如釉质发育不全、牙本质发育不全等
影响:
- 牙本质敏感:牙齿对温度、化学物质和机械刺激产生酸痛症状。
- 牙髓症状:缺损波及牙髓,可导致牙髓充血、炎症甚至坏死
- 牙周症状:缺损累及邻牙接触面,导致食物嵌塞和牙周组织炎症
- 咬合症状:大范围缺损影响咀嚼效率,导致偏侧咀嚼习惯,甚至影响垂直距离和口颌系统功能
- 其他影响:影响美观、发音和心理状态,锐利边缘还可能刮伤口腔软组织
修复方法:
- 充填治疗:适用于缺损较小的牙齿
- 修复治疗:包括嵌体、贴面、全冠和桩核冠等,适用于缺损较大或需要更高美观要求的牙齿
牙列缺损
定义:牙列缺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牙齿部分或全部缺失,导致牙列不完整
常见病因:
1.龋病: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牙齿严重破坏或脱落
2.牙外伤:如跌倒、碰撞或咬硬物,导致牙齿折断或脱落
3.牙周病:牙周组织病变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4.发育异常:牙齿先天缺失或发育不全
5.其他因素:如肿瘤、囊肿等口腔疾病导致的牙齿缺失
影响:
- 咀嚼功能下降:缺牙导致咀嚼效率降低,影响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
- 发音不清:前牙缺失会影响发音的清晰度
- 面容改变:长期缺牙会导致面部肌肉松弛,面容衰老
- 邻牙和对颌牙移位:缺牙区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破坏正常的咬合关系
- 颞下颌关节问题:咬合关系紊乱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修复方法:
1.种植牙:将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中,再在上面安装牙冠,优点是美观、舒适、功能接近自然牙
2.固定义齿:利用缺牙区两旁的天然牙作为基牙,制作连成一体的牙桥,优点是稳定、美观,缺点是需要磨除部分天然牙
3.活动义齿:患者可以自行取戴的假牙,优点是适用范围广,缺点是体积较大,初戴时有异物感,稳定性较差
总结
牙体缺损和牙列缺损都是常见的口腔问题,会对患者的咀嚼、发音、美观和口腔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及时的治疗和修复对于恢复口腔功能和维护整体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