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市的历史名称经历了多次变迁,具体如下:
一、古代名称演变
-
汲县时期
卫辉市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当时为豫北重镇,因境内河流得名“汲邑”,战国时期成为县治。
-
春秋 :今市区西南曲里村有古泉形成小河,居民以汲水灌溉得名;
-
战国 :称“汲邑”,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设县。
-
-
卫州时期
元朝之前,卫辉地区曾属北周时期的“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淇县,管辖汲县、卫县等五县。
-
北周 :设置卫州,治所设于朝歌(今淇县);
-
隋唐 :因黄河改道,卫州治所迁至汲县。
-
-
卫辉路时期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0年),卫州升格为“卫辉路”,管辖范围扩大至河南新乡、鹤壁等地。
- 元代 :卫州更名为卫辉路,直至明清时期仍沿用此称谓。
-
卫辉府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卫辉路改为“卫辉府”,成为豫北重要州治。
- 明代 :卫辉府管辖汲县、卫县等11个县,直至清朝末年。
-
卫辉道时期
清朝雍正年间,卫辉府改为“卫辉道”,属河南行省河北道管辖。
二、近现代名称变更
-
民国时期 :1948年设卫辉市,1949年撤市改县。
-
1988年 :经国务院批准,卫辉县撤县设市,更名为“卫辉市”,沿用至今。
三、名称变更原因
名称变化主要与行政区划调整相关:
-
元代卫州升格为卫辉路,明清时期府治迁至汲县,故称卫辉府;
-
汲县撤县设市时,为突出行政中心地位,更名为卫辉市。
总结
卫辉市的历史名称从“汲邑”演变至“卫辉市”,经历了多次行政级别调整和管辖范围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原地区行政区划的动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