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破损路面修复方案
结合当前工程实践和技术规范,针对不同破损类型及程度,修复方案可分为以下类别:
一、裂缝修补
-
压注灌浆法
- 适用于宽度≤0.5mm的非扩展性裂缝,如表面裂纹或板角断裂。
- 步骤:清理裂缝杂物→每隔50cm设置灌浆嘴→密封缝口→注入环氧溶液或填缝料。
- 适用于宽度≤0.5mm的非扩展性裂缝,如表面裂纹或板角断裂。
-
扩缝灌浆法
- 适用于缝口较宽的局部裂缝(如≥1.5cm)。
- 步骤:扩宽裂缝成直角槽→填充石屑→灌注聚硫改性环氧胶黏剂→红外灯加热固化。
- 适用于缝口较宽的局部裂缝(如≥1.5cm)。
-
直接灌浆法
- 针对非扩展性裂缝,无需扩缝。
- 步骤:清理裂缝→涂聚氨酯底胶→灌注聚氨胶黏剂→4-6小时固化。
- 针对非扩展性裂缝,无需扩缝。
-
条带罩面法
- 适用于贯穿全厚的严重裂缝。
- 步骤:切割裂缝两侧→钻孔锚固钯钉→浇筑快硬混凝土→加深缩缝并填缝。
- 适用于贯穿全厚的严重裂缝。
二、接缝修补
- 填缝料更换
- 填缝料需每3-5年更换,低温季节施工更佳(接缝开口大,便于清理)。
- 步骤:带水锯清理旧料→填充泡沫嵌条→灌入改性沥青或常温填缝料(温度130-140℃)。
- 填缝料需每3-5年更换,低温季节施工更佳(接缝开口大,便于清理)。
三、表面龟裂处理
- 凿槽填充法
- 对密集龟裂区域,凿成7-10cm凹槽→填充T-6胶乳混凝土(配比水泥:砂:石=1:1.6:3.25)→喷洒养护剂。
四、局部修补与整体翻修
-
薄层修补
- 适用于局部起皮、脱落:清理破损面→涂底漆→刮平修补材料(如环氧砂浆)。
-
覆盖层法
- 对磨损严重但基层完好的路面,可加铺水泥砂浆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改性沥青面层。
-
整体翻修
- 对基层损毁的路面,需破除旧混凝土→修复基层(如新建水沟、镶边墙)→重铺5cm改性沥青面层。
五、施工注意事项
- 材料选择:优先选用高强度、耐老化的填缝料(如聚氨酯改性沥青)和快硬混凝土。
- 工艺控制:灌缝时需控制温度(130-140℃),避免热胀冷缩;薄层修补需保证界面剂涂刷均匀。
- 养护要求:修补后覆盖保湿养护≥7天,缩缝需切缝并灌填缝料防止二次开裂。
通过以上分类修复方案,可针对性解决不同破损问题,兼顾效率与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