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的标准文件,涵盖了从预防保健到高等医学专业的各类科目。以下是2024年最新版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详细信息。
诊疗科目名录的结构和分类
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的划分
诊疗科目分为“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一级科目一般相当于临床一级学科,如“内科”、“外科”等;二级科目一般相当于临床二级学科,如“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
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的专科特长和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和调整诊疗科目,同时也便于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
诊疗科目的代码系统
每个诊疗科目都有一个唯一的代码,由“·”构成,其中小数点前两位为一级科目识别码,小数点后两位为二级科目识别码。代码系统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诊疗科目的识别和管理效率,还为医疗机构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录入和查询提供了便利。
新增和修订的诊疗科目
新增的诊疗科目
2024年,诊疗科目名录中新增了“重症医学科”和“疼痛科”两个一级诊疗科目。重症医学科的代码为“28”,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等。疼痛科的代码为“27”,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
新增的诊疗科目反映了当前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在重症医学和疼痛管理方面。
修订的诊疗科目
2024年,诊疗科目名录对部分二级科目进行了修订,包括将“医学检验科”下的“临床生化检验专业”修订为“临床化学检验专业”,并增补了“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
修订后的诊疗科目名录更加贴近最新的医学实践和技术发展,确保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时能够遵循最新的标准和指南。
诊疗科目的管理和监督
医疗机构的职责和要求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得擅自超范围执业。对于超范围执业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将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措施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防止医疗机构因超范围执业而带来的医疗风险和法律问题。
执业范围和医师注册
医师的执业范围必须与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相匹配。医疗机构在增设诊疗科目时需出具与医师的聘用或劳动合同,待诊疗科目准入后再为医师办理执业注册或变更。这种管理措施确保了医师的专业能力和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相匹配,提高了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2024年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在结构上分为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新增和修订了多个诊疗科目,以适应医学发展和患者需求。同时,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措施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医疗机构和医师必须严格按照名录开展诊疗活动,不得擅自超范围执业。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更新时间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最近一次更新是在2025年2月1日,此次更新主要涉及部分二级科目的修订和增补项目。
更新内容
- 增补诊疗科目:
- 外科:在普通外科专业、泌尿外科专业、胸外科专业、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下分别增补了肝脏移植项目、胰腺移植项目、小肠移植项目、肾脏移植项目、肺脏移植项目、心脏移植项目。
- 医学检验科:将临床生化检验专业修订为临床化学检验专业,并增补了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
实施时间
- 该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即2025年2月1日开始实施。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具体内容和分类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具体内容和分类如下:
一级诊疗科目
- 预防保健科
- 全科医疗科
- 内科
- 外科
- 妇产科
- 妇女保健科
- 儿科
- 小儿外科
- 儿童保健科
- 眼科
- 耳鼻咽喉科
- 口腔科
- 皮肤科
- 医疗美容科
- 精神科
- 精神卫生科
- 传染科
- 结核病科
- 地方病科
- 肿瘤科
- 急诊医学科
- 康复医学科
- 运动医学科
- 职业病科
- 临终关怀科
- 特种医学与军事医学科
- 麻醉科
- 疼痛科
- 重症医学科
- 医学检验科
- 病理科
- 医学影像科
- 中医科
- 民族医学科
- 中西医结合科
二级诊疗科目示例
-
内科
- 呼吸内科专业
- 消化内科专业
- 神经内科专业
- 心血管内科专业
- 血液内科专业
- 肾病学专业
- 内分泌专业
- 免疫学专业
- 变态反应专业
- 老年病专业
-
外科
- 普通外科专业
- 神经外科专业
- 骨科专业
- 泌尿外科专业
- 胸外科专业
- 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
- 烧伤科专业
- 整形外科专业
-
妇产科
- 妇科专业
- 产科专业
- 计划生育专业
- 优生学专业
- 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业
-
儿科
- 新生儿专业
- 小儿传染病专业
- 小儿消化专业
- 小儿呼吸专业
- 小儿心脏病专业
- 小儿肾病专业
- 小儿血液病专业
- 小儿神经病学专业
- 小儿内分泌专业
- 小儿遗传病专业
- 小儿免疫专业
-
医学检验科
- 临床体液、血液专业
- 临床微生物学专业
- 临床生化检验专业
- 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
- 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
-
医学影像科
- X线诊断专业
- CT诊断专业
- 磁共振成像诊断专业
- 核医学专业
- 超声诊断专业
- 心电诊断专业
- 脑电及脑血流图诊断专业
- 神经肌肉电图专业
- 介入放射学专业
- 放射治疗专业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适用范围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医疗机构在申请执业登记时,必须按照《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规定填写一级和二级诊疗科目。未按照规定填写或超出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的,将面临行政处罚。
-
诊疗活动规范: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得超范围执业。例如,医疗机构若未核准登记血液透析室的肾病学专业诊疗科目,不得开展血液透析服务。
-
医保支付范围:诊疗项目目录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依据之一。符合医保目录的诊疗项目,患者可以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
-
医疗技术管理:某些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需要相应的二级诊疗科目核准登记。例如,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需具备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二级诊疗科目。
-
医疗纠纷处理:在医疗纠纷处理中,诊疗科目名录可作为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