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脉象的深浅、快慢、强弱等特征,可以判断患者的病位、病性及病情。以下为中医28种脉象的分类及其对应的病症(主病),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和病理意义:
一、浮脉类(主表证、虚证)
浮脉
-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 主病:表证(如外感风寒、风热);虚阳浮越证(如久病体虚)。
洪脉
- 脉象: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 主病:气分热盛(如高热、烦渴、疮疡)。
濡脉
- 脉象:浮细无力而软,轻取即得,重按不显。
- 主病:虚证(如气血两虚)、湿邪困阻。
散脉
- 脉象: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清。
- 主病:元气离散(如脏腑精气衰竭)、肾气将绝(孕妇见散脉有堕胎风险)。
芤脉
- 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 主病:失血、伤阴(如大出血或暴泻后)。
革脉
- 脉象: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 主病:亡血、失精、崩漏、半产。
二、沉脉类(主里证、寒证)
沉脉
-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 主病:里证(如脏腑病、气血不足)。
伏脉
- 脉象:较沉脉更深,需推筋着骨始得。
- 主病:痛证、厥证(如剧烈疼痛或气血阻滞)。
牢脉
- 脉象: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 主病:阴寒内盛、疝气、癥积。
三、迟脉类(主寒证)
迟脉
- 脉象: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
- 主病:寒证(如阳虚内寒)。
缓脉
- 脉象:一息四至,来去怠缓。
- 主病:湿病、脾胃虚弱。
四、数脉类(主热证)
数脉
- 脉象:一息五至以上(每分钟脉搏超过90次)。
- 主病:热证(如外感热病、里热亢盛)。
疾脉
- 脉象:一息七八至以上,脉来急疾。
- 主病:阳极阴竭、元气欲脱(多见于危重病证)。
促脉
- 脉象:数而一止,止无定数。
- 主病:阳热亢盛、瘀滞、痰食停积。
结脉
- 脉象:缓而一止,止无定数。
-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
五、虚脉类(主气血两虚)
虚脉
- 脉象: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 主病:虚证(如气血两虚)。
微脉
- 脉象: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 主病: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弱脉
- 脉象:沉细无力而软。
- 主病: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六、实脉类(主实证)
- 实脉
- 脉象: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 主病:实证(如痰饮、食积、瘀血)。
七、滑脉类(主痰饮、食滞)
滑脉
- 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 主病:痰饮、食滞、实热。
动脉
- 脉象:滑数有力,如豆粒旋转。
- 主病:疼痛、惊恐。
八、弦脉类(主肝胆病、疼痛)
- 弦脉
- 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 主病:肝胆病、疼痛、痰饮。
九、其他特殊脉象
长脉
- 脉象: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 主病:阳证、热证、实证。
短脉
- 脉象:不及本位。
- 主病:气病、血虚、阳虚。
涩脉
- 脉象:往来艰涩,迟滞不畅。
- 主病: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紧脉
- 脉象: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
- 主病:寒证、痛证、宿食。
代脉
- 脉象:缓而一止,止有定数。
- 主病: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扑损伤。
结脉
- 脉象:缓而一止,止无定数。
-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
总结
中医28种脉象的分类和主病涵盖了从表里、寒热、虚实到气血、痰饮等多种病证。通过脉诊,中医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例如,浮脉多见于表证,沉脉多见于里证,数脉多见于热证,而迟脉多见于寒证。脉象的变化还可以反映病情的轻重缓急,如疾脉多见于危重病证。
如需更详细的解释或具体脉象的病理意义,可参考以下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