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67免疫组化标本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处理的组织样本,用于检测细胞核中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评估细胞增殖活性。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标本定义及处理
-
标本类型
通常为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病理组织切片或冰冻切片。标本需通过特定抗体(抗Ki67抗体)与Ki67蛋白结合,再经显色反应标记阳性细胞核。 -
检测原理
Ki67是一种核蛋白,仅在细胞增殖周期(G1、S、G2、M期)中表达,静止期(G0期)不表达。免疫组化技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定位Ki67蛋白,显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比例。
二、临床应用场景
-
肿瘤诊断与分级
- 用于鉴别肿瘤良恶性,良性肿瘤Ki67阳性率通常低于10%,而恶性肿瘤多高于10%。
- 高Ki67指数(如>20%)提示肿瘤增殖活跃、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
-
预后评估
Ki67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和复发风险相关,高表达者预后较差,需更积极的治疗。 -
治疗指导
在乳腺癌等癌症中,Ki67指数可辅助制定化疗或放疗方案。例如,高Ki67可能提示需强化治疗。
三、结果解读
- 阳性细胞百分比:Ki67指数以阳性细胞占全部肿瘤细胞的百分比表示,数值越高,增殖活性越强。
- 临床阈值:
- <3%:可能为良性或低度恶性。
- 10%-20%:中度增殖活性,需结合其他指标评估。
- >20%:高增殖活性,提示预后不良。
需注意,Ki67并非独立诊断指标,需联合病理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他分子标志物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