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木舒克市五十三团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综合性农场。以下是对该团的详细介绍。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概述
- 地理位置:五十三团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地处叶尔羌河下游和古喀什噶尔河下游冲积平原上,西距喀什地区巴楚县城98千米,东距阿克苏市170千米。
- 地形地貌:团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坡降大,东部比较平缓,海拔高度在1075~1087米之间。
交通便利性
- 交通网络:五十三团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通往阿克苏、阿拉尔地区的必经通道。
- 基础设施:团场内有柏油公路贯通连队,外部连接喀什机场和铁路,交通十分便利。
历史沿革
成立的背景与发展
- 成立时间:五十三团成立于1969年,最初为自治区农垦厅巴楚总场的皮恰克松地分场。
- 发展历程:经过多年的发展,五十三团从一个小规模的农场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新型团场,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工业等多个领域。
重要事件
- 金胡杨镇的设立:2020年12月,五十三团金胡杨镇设立,标志着团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近年来,五十三团在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 主要农作物:五十三团的主要农作物包括棉花、红枣、香梨、苹果等,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
- 农业现代化:团场大力推广果园标准化管理,林果业呈现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香梨、西梅、红枣已成为职工群众增收的“致富果”。
工商业发展
- 工业发展:五十三团积极发展工业,吸引了多家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形成了以纺织、食品加工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 商业活动:团场通过举办招聘会等活动,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发展,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民族团结
多民族聚居
- 民族构成:五十三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团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8%,主要有维吾尔族、汉族、柯尔克孜族等。
- 民族团结活动:团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立民族团结大院等方式,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文化建设
- 文化活动:五十三团重视文化建设,建设了多个文化活动场所,举办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增强了各族职工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 文化传承:团场还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如塞人古墓、刀郎文化等,增强了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
现代化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 城镇建设:五十三团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团部驻地皮恰克松地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小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 科技应用:团场在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
- 生态建设:五十三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广节水灌溉、防风固沙等措施,保护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生态环境。
- 旅游资源:团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图木舒克市五十三团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综合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工业等多元化经济的现代化团场。其在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新疆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