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深户在深圳交了15年社保后,养老金的领取金额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缴费基数、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以及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此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以下是大致的分析:
-
养老金组成
-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2 × 缴费年限 × 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假设非深户一直按较低标准缴纳,比如每月按最低工资标准或接近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保,且历年深圳社会平均工资不断上涨,其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会相对较低,计算出的基础养老金部分会相对较少。
-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如果非深户在缴费期间,每月进入个人账户的金额较少,那么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也会相对较少,进而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数额。
-
举例说明
- 若非深户一直按较低的缴费基数(如每月 4000 元左右)缴纳社保,15 年共缴纳社保费用约为 4000×12×15 = 720000 元(未计算利息及可能的缴费基数调整)。假设退休时深圳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10000 元,其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 0.4(假设值),则基础养老金 = (10000 + 10000×0.4) ÷ 2 × 15 × 1% = 1050 元;若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 36000 元(假设值,实际可能因利息等因素有所不同),60 岁退休的计发月数为 139,则个人账户养老金 = 36000 ÷ 139 ≈ 259 元。那么,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约为 1050 + 259 = 1309 元。
- 如果非深户在缴费期间有部分时间按较高标准缴纳,或者深圳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较快,其养老金待遇会相应提高。
非深户在深圳交满15年社保后,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具体数额取决于多个因素。为了准确了解自己未来能够领取多少养老金,建议非深户参保人定期查询自己的社保缴费记录和个人账户余额,并关注深圳市社保局发布的最新政策和养老金调整情况。同时,也可以利用在线工具进行估算,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