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扬尘治理是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保护居民健康以及提升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施工活动频繁,由此产生的扬尘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道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必须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以下是针对道路施工扬尘治理的具体方案及措施:
一、施工前准备
在项目启动之前,施工单位需要进行全面的扬尘源调查,并据此制定详细的扬尘控制计划。这些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场地硬化:对施工场地进行硬化处理,以减少裸露土壤面积,采用水泥、沥青等材料进行铺设,降低扬尘的可能性。
- 物料管理:合理堆放施工材料,尽量减少裸露面积,特别是砂石、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需使用防尘网或防尘布进行遮盖。
- 运输管理:确保运输车辆定期清洗,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洗车台,保证车辆在驶出时不带泥土上路。
二、施工现场管理
有效的现场管理是控制扬尘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喷雾降尘:施工过程中定期使用高压喷雾设备对施工区域进行喷雾降尘,可以使用清水或环保型降尘剂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 机械设备管理:对施工机械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扬尘。选择低噪音、低排放的环保型机械设备,有助于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 封闭覆盖:对施工现场易产尘物料采取覆盖措施,主要采用土工布或类似材质;对于水泥等细颗粒材料,则应存放在库房或密闭容器内,避免暴露于空气中。
三、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期间,应持续关注扬尘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湿法作业:在进行土方开挖与填埋等容易引起扬尘的操作时,必须开启雾炮机、洒水车等降尘设施设备,采用湿法作业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
- 密闭运输:渣土车辆清运时必须采取密闭措施,车身保持整洁,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和渣土飞扬、洒落、流溢,从而保证运输途中不污染城市道路和环境。
四、施工后管理
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原貌,也是减少扬尘的重要步骤:
- 现场清理:使用吸尘车、洒水车等设备清除残留的建筑垃圾和扬尘,确保施工现场干净整洁。
- 监测与评估:建立扬尘监测机制,定期对施工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评估扬尘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治理方案。
五、法律法规遵循
各地政府通常会出台相关法规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扬尘,比如辽宁省发布的《全省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就明确了各方责任,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渣土运输单位的具体职责。如果未能遵守相关规定,将面临罚款或其他处罚措施。
六、“六个百分百”标准
临沧市提出了“六个百分百”的扬尘治理措施,即施工现场100%密闭围挡、工地裸露沙土100%苫盖、工地主要道路100%硬化、运输车辆100%冲洗、土石方100%湿法作业、运输车辆100%密闭运输。这一标准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框架,旨在确保扬尘治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七、总结
道路施工扬尘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各项扬尘防控措施,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执行,结合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监管,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不断进步和完善,才能实现真正的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