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正在建设的核电站是中国核电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技术和项目的推进。以下是关于广东正在建的核电站的详细信息。
广东正在建的核电站
陆丰核电项目
- 项目概况:陆丰核电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碣石镇,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目前已核准4台机组。其中,1、2号机组采用CAP1000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5、6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
- 技术特点:CAP1000技术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能够在事故发生后72小时内无需人工干预实现自动冷却,安全性达到国际最高标准。“华龙一号”作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全球首堆工程已于2020年商运。
- 建设进展:1号机组已于2024年2月24日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主体工程正式开工。项目预计2025年底完成1号机组的安装工作,2026年投入商业运行。
廉江核电项目
- 项目概况:廉江核电项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规划建设6台三代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620兆瓦,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2台CAP1000机组,预留4台CAP1400机组余地。
- 技术特点:项目采用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是国内首个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的核电项目。每台机组配置两座高达27米、零米直径约175米的逆流式自然通风高位集水塔,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方案。
- 建设进展:1号机组已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2号机组于2024年4月开工建设。项目预计2028年一期工程建设完毕并投产。
太平岭核电项目
- 项目概况:太平岭核电项目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规划建设2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项目于2024年8月28日取得核材料许可证,10月10日完成1号机组钢衬里模块吊装。
- 技术特点:项目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1号机组已于2024年9月16日完成热态功能试验,预计2025年初并网发电。
- 建设进展:项目已于2024年10月10日完成1号机组钢衬里模块吊装,预计2025年初并网发电。
广东核电站的技术特点
三代核电技术
- 华龙一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堆工程已于2020年商运。其双层安全壳设计可抵御9级地震及大型飞机撞击,安全标准全球领先。
- CAP1000:CAP1000技术源自我国对国际先进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能够在事故发生后72小时内无需人工干预实现自动冷却,安全性达到国际最高标准。
先进建造技术
- 模块化施工:通过将核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大量工作在工厂完成,减少现场施工量,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
- 数字化建造: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进行全方位数字化管理,实现工程建设的精细化控制。
- 自动化焊接:提升焊接质量稳定性,降低人工成本与劳动强度。
广东核电站的环境影响
环保效益
- 减少碳排放:核电站的运行不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等物质,每年可等效替代标准煤15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269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11.7万公顷。
- 生态核电:太平岭核电项目积极探索生态核电建设,通过落实六大生态化举措,形成了电站与公众、环境、社区之间“惠众核谐”的良性局面。
辐射影响
- 自然环境辐射:珠海地区的核辐射数值较高主要源于其自然地质条件,与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和核电站无直接关系。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辐射是普遍现象,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 核电站安全措施:核电站的设计和运营严格遵循相关标准,确保居民的安全。核电站周边的辐射水平通常很低,不会对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广东核电站的经济效益
投资与就业
- 高投资回报:核电站建设投资对GDP的拉动效应显著,1元核电投资可带动社会总产出增长3.04元。陆丰核电站总投资1252亿元,预计将为广东带来超过2万亿元的新增投资额。
- 就业机会:核电建设过程中将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经济拉动
- 产值增长:每出应用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都能直接带动约3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经济拉动效应明显。
- 节能减排:核电站的运行将大幅减少火电的使用和建设,节约大量燃料运输成本,并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环保效益显著。
广东正在建设的核电站包括陆丰核电、廉江核电和太平岭核电等项目,涉及多种三代核电技术。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还对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引入先进建造技术和严格的安全措施,这些核电站将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