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大撤退时间为1938年10月至12月,主要集中在10月下旬至11月的40天内。
宜昌大撤退时间概述
宜昌大撤退,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其时间跨度主要集中在1938年10月至12月。这次大撤退的核心阶段是在1938年10月下旬至11月,共计约40天的时间内完成的。
具体时间与背景
- 1938年10月23日: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从重庆飞抵宜昌,亲自坐镇指挥大撤退工作。
- 1938年10月下旬至11月:在卢作孚的指挥下,民生公司的24艘轮船和850余只柏木船,在40天内将3万多人和10万吨重要军工物资从宜昌抢运入川。
- 1938年12月:宜昌大撤退在枯水期到来前基本完成,所有的人和物资均成功转运至四川。
历史意义与影响
宜昌大撤退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物资和人员转移行动,更是中国工业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这次大撤退成功地将大批重要工厂、设备和人才转移至大后方,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保存了实力,也为后来的工业重建奠定了基础。
宜昌大撤退基本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
事件名称 | 宜昌大撤退 |
时间 | 1938年 |
背景 | 抗日战争期间,武汉沦陷,物资和人员急需转移至大后方 |
主要任务 | 将实业建设的重要物资和人员从宜昌转运至四川 |
转运物资量 | 约9万吨(一说13万吨) |
转运人员数 | 约3万余人(一说包括难民等总数超过150万人) |
组织者 | 卢作孚及民生轮船公司等 |
结果 | 成功将物资和人员安全转移,保存了民族工业命脉 |
宜昌大撤退关键数据对比表
数据项 | 数值 | 与敦刻尔克大撤退对比 |
---|---|---|
转运时间 | 40天 | _ |
转运物资量 | 约9万吨(一说13万吨) | 敦刻尔克大撤退约33万人(非物资量) |
转运人员数 | 约3万余人(包括难民等总数远超此数) | _ |
牺牲人数 | 民生公司116人(另有61人伤残) | _ |
沉船数量 | 16只 | _ |
历史意义 | 保存了民族工业命脉,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 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似,均为战争史上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