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诉讼中,审核通过通常意味着立案。
法院在接到当事人的起诉材料后,会进行审核。如果材料齐全、符合法定的立案条件,如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被告明确、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范围等,法院审核通过后会予以立案登记,案件正式进入诉讼程序,法院会向当事人发放立案通知书等相关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审核通过与立案也存在一些细微差别。例如在起诉离婚案件中,审核通过只是说明起诉材料在形式上符合要求,法院初步受理了案件。在从审核通过到正式立案这个时间段里,法院有可能会对案件做更深入的审查,如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之类的具体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整体上审核通过即进入立案程序的判断,只是在特定类型案件中,立案前的审查可能会更细致复杂。
不同法院可能存在操作流程和规定上的差异。如果当事人在审核通过后有疑问或未收到明确的立案通知,可及时与受理法院联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