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在查冒用医保卡方面有多种手段,包括通过医保系统记录、视频监控和人脸识别技术等。以下是详细的介绍。
医保卡冒用的检测方法
医保系统记录
- 个人账户收支情况查询:通过“湘医保服务平台”查询个人账户收支及医保报销情况。用户可以查看年度内的所有个人账户划账收入、使用支出记录,包括时间、数额、地点等详细信息。
- 就诊记录查询:在“湘医保服务平台”首页点击“就诊记录查询”,选择年度,点击“立即查询”,可以看到年度内所有的医保就诊使用记录,包括医药机构名称、时间、费用支出及组成等详细信息。
视频监控和人脸识别
- 视频监控:河南省医疗机构全面上线视频监控+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对诊疗数据和服务影像的实时对比,同步在线监控,确保诊疗行为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 人脸识别: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系统可以在大量视频数据中抓取人脸,进行轨迹分析,发现持多张医保卡在多家医疗机构配药的人员,从而锁定冒用医保卡的行为。
医疗定点单位记录
当医保卡的消费金额较大时,医疗定点单位通常会记录刷卡人的身份信息。用户可以顺着这些记录找到刷卡人,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冒用行为。
医保卡冒用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
- 骗保行为:冒用他人医保卡看病报销等行为属于骗保,涉及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骗保行为将面临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 行政处罚:根据《北京市医疗保障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行政处理实施办法(试行)》,冒用他人医保卡的参保人员将被暂停医疗费用联网结算3个月至12个月,并责令退回骗取的医保基金。
刑事处罚
- 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防范措施
提高防范意识
- 妥善保管医保卡:参保人员应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医保卡,不要出借、转让,避免医保卡被冒用。
- 及时举报:发现医保卡被冒用后,应立即向当地医保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提供相关证据,以便及时查处。
法律法规
- 遵守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参保人员应持本人医疗保障凭证就医、购药,并主动出示接受查验,严禁将本人的医疗保障凭证交由他人冒名使用。
医院通过医保系统记录、视频监控和人脸识别技术等手段来检测冒用医保卡的行为。冒用医保卡不仅面临法律责任和行政处罚,还可能构成诈骗罪。参保人员应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医保卡,并及时举报任何可疑行为,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医保基金的正常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