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药品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药品641种,医保报销100%;乙类药品2200余种,医保报销65%-90%;丙类药品约15万种,需完全自费。
医保药品分类
医保药品目录主要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
甲类药品
- 定义:临床必需、使用广泛、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价格或治疗费用较低的药品。
- 种类与报销:约641种,医保100%报销。
- 示例: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乙类药品
- 定义: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或治疗费用略高的药品。
- 种类与报销:约2200余种(具体数字可能因年份而异),医保报销65%-90%。
丙类药品
- 定义:非临床必需、价格较高的药品,多为进口抗癌药等。
- 种类与报销:约15万种,需完全自费。
医保药品目录的变化
- 动态调整:国家医保局原则上每年对医保药品目录进行一次调整,将符合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等基本条件的药品纳入医保药品目录。
- 新增与调出:如2024年医保目录新增91种药品,同时调出43种临床已被替代或不再具有治疗价值的药品。
医保药品目录的查询
- 查询方式: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官网、各地医保局官网或相关医保APP等渠道查询具体药品是否在医保目录范围内及其报销类别。
- 查询内容:包括药品名称、所属分类、报销类别等详细信息。
医保药品目录分类概览
类别 | 描述 | 报销情况 | 包含药品示例 |
---|---|---|---|
甲类 | 临床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 | 较高报销比例,通常全额报销 | 常见病、多发病常用药品 |
乙类 | 临床可选、疗效好、价格稍高 | 部分报销比例,需自付一定比例 | 部分专科用药、特效药 |
丙类 | 非临床必需、价格较高 | 通常不在医保范围内,需自费 | 保健品、进口药、新型特效药 |
2023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概况
调整内容 | 详情 | 涉及药品数量 | 影响 |
---|---|---|---|
新增药品 | 通过谈判或竞价进入目录 | 121个谈判/竞价成功 | 提升药品可及性,减轻患者负担 |
谈判降价 | 谈判成功药品平均降价幅度 | 平均降价61.7% | 降低药品价格,提高报销比例 |
支付范围调整 | 适当放宽部分目录内品种支付范围 | _ | 提高用药公平性 |
药品调出 | 疗效不确切、临床易滥用或被淘汰药品 | 一批 | 优化目录结构,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