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发展与安全是当前国家治理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关键。以下从背景、理论逻辑、实践路径和提升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解答。
一、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背景与重要性
统筹发展与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重要理念,体现了“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的辩证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将二者统一谋划、一体部署。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统筹发展与安全尤为重要。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快速迭代,都使得安全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例如,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便捷,但也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球化进程加速了经济合作,但同时也带来了外部风险的传导。
二、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理论逻辑
内在一致性: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只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支撑;而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
一体之两翼:发展与安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是安全的动力,安全为发展保驾护航。二者如同一辆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动态平衡:统筹发展与安全需要在动态中寻求平衡。既要通过发展解决安全问题,也要通过安全保障发展成果,避免因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安全,或因过度强调安全而阻碍发展。
三、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实践路径
强化顶层设计:通过制定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发展理念,明确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方向。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优化政策体系: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例如,国家发改委提出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具体措施。
完善治理机制:在实践中,地方和部门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强化规划引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等手段,推动统筹发展与安全。例如,北京市昌平区通过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土地供应和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强化风险防控: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例如,吉林通过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经济社会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提升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能力
加强学习与培训: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需要深入学习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相关理论和政策,提高对安全与发展关系的认识。
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制度体系,明确各级责任,形成责任链条,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推动科技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安全治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安全挑战,实现互利共赢。
总结
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深入理解其理论逻辑、借鉴成功实践案例并不断提升相关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发展与安全的良性互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