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名称,其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名称含义
-
语言来源
阿勒泰源自突厥语,意为“金山”或“金子”,与蒙古语中的“阿尔泰”(黑色油)有相似词源,但更强调金属性。
-
地理关联
该名称源于阿尔泰山脉,该山脉横跨中亚多国,其部分区域因富含黄金资源得名。
二、地理位置
-
行政区划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最北部,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205-1197公里,是新疆边境线最长、邻国最多的区域。
-
自然与人文特征
北接阿尔泰山脉,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冬季漫长且降雪量大,孕育了独特的冰雪文化。历史上曾是游牧民族迁徙和贸易的重要枢纽。
三、历史与战略意义
-
历史沿革
阿勒泰地区在突厥时期属于中亚领土,后因唐朝统一西域成为中原王朝的疆域,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正式纳入新疆版图。
-
战略价值
作为新疆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连接中亚大草原与内陆,是国家安全战略屏障,拥有4个国家级陆路口岸。
四、其他说明
-
别称 :部分地区称“阿尔泰”或“阿山”,与蒙古语发音相近。
-
行政区划调整 :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该区域总面积约11.8万平方公里,下辖6个县和1个县级市,人口约66.8万。
综上,阿勒泰不仅是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结合体,也是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战略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