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旨在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提高汉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能力。以下是关于引江补汉工程最新进展的详细情况。
工程概况
工程背景
-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全长194.7公里,采用隧洞输水,连通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设计引水流量170立方米每秒。
- 工程旨在增加中线工程的北调水量,缓解汉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升中线工程供水保障能力。
工程规模和技术特点
- 工程采用10台直径12米级TBM(硬岩掘进机)施工,开挖直径最大达到12.23米,整机长度约160米,重约2800吨。
- TBM具备综合地质预报、刀具磨损及状态监测、护盾卡机预警及评估等系统,能够有效应对沿线复杂地质难题。
最新进展
掘进进度
- 截至2024年12月4日,引江补汉工程主隧洞掘进已超过3.3公里,沿线施工支洞掘进总计超过15公里。
- 2025年3月15日,第5台硬岩掘进机“江汉新石器号”始发掘进,标志着工程土建施工及金结机电安装3标正式进入隧洞掘进攻坚阶段。
技术创新和应用
- 工程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智慧建造中心,实现对隧洞掘进的实时监测和预报预警。
- 采用了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液压仰拱栈桥等先进设备,构建了集“探、挖、支、衬”于一体的机械化作业线,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技术创新
TBM的技术创新
- “江汉平安号”TBM在引江补汉工程2标段始发,创下了同类型地层掘进速度新纪录,日掘进长度达到18米。
- 该设备搭载了激发极化法超前地质探测、卡机预警、刀具状态检测系统以及首创的常态超前钻机系统,具有高效破岩、快速支护、超前地质预报、智能辅助驾驶等优势。
绿色施工技术
- 工程全线位于山区,表土资源珍贵且匮乏,江汉水网公司推行表土剥离、保护与利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剥离计量达标、堆存区域合理、保护措施得当。
- 采用了植被生态混凝土技术、绿化自动化滴灌养护技术等,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减少生态破坏。
绿色建设
环保措施
- 工程实施期间,将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确保每一项施工活动都符合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 引入了智能化pH在线监测系统、LNG液化天然气站等绿色技术,显著降低碳排放,提升节能节水效果。
生态修复和保护
- 工程沿线办公生活区、施工生产区、弃渣场及料场等周边自然生态保护,打造“花园式”绿色废水处理站,充分体现了“绿色工程”建造理念。
- 通过科学布局、精准施策,工程有效应对施工区域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挑战,走出了一条绿色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面临的挑战
地质条件复杂
- 引江补汉工程穿越多个地质断裂带,面临高地应力、高水压、高岩石强度等挑战,施工难度大。
- 工程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涌水突泥、高外水压力、软岩大变形、有毒有害气体突涌等风险高。
技术创新和应用
-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工程团队加大了对超前地质预报、深埋隧洞灌浆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提升了工程建设的科技水平。
- 采用了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以及洞内“大管棚注浆小导管”配合的施工工艺,有效应对了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
引江补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自2022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工程采用先进的TBM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克服了复杂的地质条件,积极推进绿色施工,确保了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未来,随着工程的持续推进,预计将在2029年底实现贯通,为汉江流域和受水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引江补汉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引江补汉工程的主要目标包括:
-
提高汉江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通过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增强汉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能力,缓解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
增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调水量:工程建成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年调水量将从95亿立方米增加至115.1亿立方米,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满足北方地区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
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通过调引长江水,改善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缓解因过度开发导致的水生态问题,促进湿地生态恢复。
-
支持引汉济渭工程的远期调水规模:工程将为引汉济渭工程提供更多的水资源,使其年均引水量从10亿立方米增加至15亿立方米,保障关中平原的供水安全。
-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通过改善水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推动汉江流域及受水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引江补汉工程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引江补汉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 流量和流速变化:引江补汉工程将改变汉江的流量和流速,这可能对下游地区的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沿江湿地、河口湿地、湖泊等生态系统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甚至可能发生永久性损失。
- 水生生物迁移或死亡:由于环境变化,一些鱼类、水生动物和植物可能会迁移或死亡。特别是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可能会受到影响,尽管影响程度总体有限。
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 土地和森林破坏:工程建设需要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填海造陆活动,这将破坏原有的土地和森林生态系统,可能导致生物入侵,影响当地的陆地生态系统。
- 生物多样性受损:密集调水和航运活动可能对汉江流域的鱼类洄游、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干扰,生态修复措施仍需强化。
对水环境的影响
- 水质变化:长江水引入汉江后,可能会导致汉江中下游水质总磷浓度升高,增加水华发生的风险。长江水的总磷浓度较高,可能会使荆门段、仙桃段藻密度峰值升高,水华类型可能由一般无毒的硅藻向可能产毒的蓝藻演变。
- 水环境容量减少: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容量将进一步减少,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任务更加艰巨。
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 污染排放: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水、垃圾和废气,这些物质会对周围的陆地和水生态系统产生污染影响。
- 大气环境破坏: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可能会破坏本地的大气环境。
引江补汉工程预计何时完工?
引江补汉工程计划于2031年完工。
该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静态总投资551.58亿元,建设194.7千米输水线路,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穿越宜昌市夷陵区、保康县、谷城县、丹江口市,最终抵达汉江丹江口水库下游的安乐河口。
目前,工程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多台硬岩掘进机已始发掘进,全线10台TBM计划于2029年底实现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