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历史上归属多次变更,其县城位于山东省境内却归河南省管辖的现象,主要源于黄河改道引发的水利纠纷和行政调整。具体原因如下:
一、历史归属演变
-
宋元时期的归属争议
范县在宋朝时期属于河北东路濮州,元朝时划归山东东平路管辖,明清及民国时期则长期归山东管辖。
-
1949年行政区划调整
1949年平原省撤销后,范县划归山东省,但部分民众仍主张其历史归属河南。
-
1964年黄河治理引发的行政调整
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黄河泛滥问题,国务院决定将范县金堤河以南的5个区划归河南省,形成“飞地”现象。此时范县整体划归河南,但县城仍位于山东省境内。
二、形成“飞地”的核心原因
-
黄河改道与洪水治理
黄河多次改道导致范县境内的金堤河成为自然分界线。1964年,为有效治理金堤河洪水,避免上下游水患纠纷,国务院将金堤河以南区域划归河南,同时保留范县县城在山东的现状。
-
行政管理的需要
将洪水易发区划归河南,可集中资源进行防洪治理,保障黄河下游安全。这种以水利需求为导向的行政区划调整,是形成“飞地”的直接动因。
三、现状与影响
-
地理位置特殊性
范县县城被山东省莘县樱桃园镇包围,与河南无接壤,形成全国独特的“飞地”现象。
-
行政管理的延续性
范县下属村镇与河南接壤,但县城本身仍属河南管辖,这种划分方式延续了多年。
总结
范县县城位于山东境内却归河南管辖,是黄河改道引发的治洪需求与行政区划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不仅涉及地理空间的划分,更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