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如下:
伤口护理
- 压迫止血:拔牙后,医生会在创口处放置棉球或纱布,患者需轻轻咬紧,一般需咬紧 30 - 40 分钟,以通过压迫止血,促使创口内血液凝结形成血凝块。
- 避免触碰伤口:拔牙后 24 小时内,避免用舌头舔伤口、反复吸吮或用手触摸,也不要用吸管喝水或吸烟,防止破坏血凝块,导致出血加重或感染。
- 注意口腔清洁:拔牙当天避免刷牙和漱口,24 小时后可开始进行温和的口腔清洁。可选择软毛牙刷,蘸取温水或淡盐水,轻轻刷洗未拔牙区域的牙齿,避免牙刷刷毛触及创口。漱口时,使用温水或淡盐水,含漱时不要用力鼓漱,将水在口腔内轻轻晃动,每次含漱时间控制在 30 秒左右,每天可进行 3 - 4 次。
饮食调整
- 初期禁食:拔牙后 2 小时内禁食,2 小时后可选择温凉、稀软的食物,如米粥、软面条、鸡蛋羹、果汁、酸奶等。食物温度不宜过高,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酒精等。
- 逐步过渡:术后 1 - 2 天可适当增加食物硬度,以软烂食物为主,如馒头、包子、鱼肉等。术后 3 - 5 天,若创口无明显疼痛、肿胀,可基本恢复正常饮食,但要细嚼慢咽,避免食用过硬、过粗、过黏的食物,如坚果、甘蔗、口香糖等。
疼痛与肿胀管理
- 缓解疼痛:对于轻度疼痛,可通过冷敷面部拔牙侧来缓解。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影响休息和日常生活,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但要注意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 减轻肿胀:术后可立即进行冷敷,通过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血液和组织液渗出,抑制肿胀发展。术后 48 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肿胀部位,温度以 40 - 50℃为宜,每次热敷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适当抬高头部,尤其是睡眠时,可在头下多垫一个枕头,使头部略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休息与活动
- 保证充足休息:术后当天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以及长时间外出,尽可能在家安静休息。休息时可选择半卧位或头部稍垫高的卧位,避免熬夜,保证每天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 适度调整日常活动:拔牙后的 1 - 2 天内,避免快速弯腰、低头、跳跃等大幅度动作,防止因头部血压波动导致创口出血。尽量避免吸烟,因为吸烟会使口腔内形成负压,极易导致血凝块脱落,同时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创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
观察与复查
密切留意拔牙部位是否有异常出血、剧烈疼痛、发热或恶臭分泌物等,这些都是感染的迹象,应及时联系牙医。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复查,特别是对于需要拆线的伤口,确保复原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