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两个核心组成部分,二者在资金来源、用途、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具体区别的详细说明:
一、资金来源
- 统筹账户
-
主要由单位缴费(60%-8%)和政府补贴构成,属于社会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及丧葬补贴等。
-
例如:职工缴费8%,单位缴费16%,灵活就业人员仅40%计入个人账户,其余60%进入统筹账户。
- 个人账户
- 仅记录个人缴费(8%)及单位缴费中划转的40%(共12%),用于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后按月发放。
二、用途与使用方式
- 统筹账户
-
按月发放养老金 :根据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计算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无关。
-
过渡性养老金 :弥补改革前缴费年限的待遇差额。
-
丧葬补贴与抚恤金 :参保人员去世后,家属可领取丧葬补助及抚恤金。
- 个人账户
-
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如60岁退休对应139个月)。
-
跨统筹转移 :退休后若迁居异地,个人账户资金可随同转移。
-
支取限制 :退休前一般不可直接支取,仅用于上述特定用途。
三、账户性质与继承权
- 统筹账户
- 属于集体账户,不可继承。参保人员去世后,其账户资金并入统筹基金。
- 个人账户
- 属于个人财产,可依法继承。参保人员去世后,家属可凭相关证明提取账户资金。
四、缴费比例与调整机制
-
缴费比例 :职工养老保险中,单位缴费比例通常为16%-20%,个人缴费比例为8%;灵活就业人员仅能获得40%的缴费比例。
-
调整机制 :基础养老金与统筹账户养老金均与缴费基数、缴费年限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则直接取决于账户余额。
总结
统筹账户体现“大池子”共济原则,通过集中资金保障基本养老需求;个人账户则体现“个人账户制”,记录个人缴费贡献并直接关联退休待遇。两者共同构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