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城市。其名称“三明”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下将详细介绍三明市名称的由来、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和旅游景点。
三明市的名称由来
名称来源
- 合并建县:三明市的前身是三元和明溪两县,1956年7月,这两个县合并,各取两县原名的首字,合称“三明”,作为新建县名,并一直被沿用下来。
- 地名含义:在广义上,“三明”泛指整个三明市辖区范围;在狭义上,它指的是市区所在地,古称三元,历来是沙县境内的一方属地。
地名传说
- 三元地名由来:三元原属沙县辖境,其地名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唐代,当地有一安氏产下三胞胎,长子取名龙元,次子取名狮元,末子取名豹元,三兄弟皆英杰有名于世,而取地名为三元。
- 明溪地名由来:明溪县的命名源自其境内主要河流日月溪,该河流将城区分成大小两部分,两部分相对如“明”字,因此得名明溪。
三明市的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调整
- 早期历史:三明市境域的各县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公署,1956年,三元和明溪两县合并,隶属于南平专区。
- 市级设立:1958年,三明县受三明建委与南平专署双重领导,1959年底,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向省委打报告,要求将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改为三明市,1960年5月2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设立三明市(省辖)。
重要历史事件
- 中央苏区核心区:三明市全域属于原中央苏区范围,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工业发展:1958年三明钢铁厂落地三明,标志着三明作为国家重点“小三线”的开始,推动了三明市的工业化进程。
三明市的经济发展
经济概况
- GDP增长:2024年,三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922.94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5.6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244.70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302.61亿元,增长6.1%。
- 特色产业:三明市形成了以钢铁与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等11条特色产业链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构建了“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项规划、一个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批重点项目”的推进机制。
产业发展
-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钢集团三明本部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全面竣工,装备技术将实现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 新兴产业发展:三明市聚力打造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生物医药、石墨烯等产业产值实现快速增长。
三明市的旅游景点
主要景点
- 泰宁大金湖: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体,同时还有花岗岩地貌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点缀其中,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
- 玉华洞:我国四大名洞之一,被誉为“闽山第一洞”,洞内景观瑰丽,石笋、石柱、石幔琳琅满目。
- 桃源洞:以“奇、绝、险、幽”著称,素有“小武夷”之美誉,一线天景观独特。
- 桂峰古村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
文化资源
- 红色文化:三明市是中央苏区核心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如红军标语、革命旧址等,激励着后人传承红色基因。
- 客家文化:三明市是客家先民南迁的重要中转站,是客家人形成并繁衍生息的重要居住地,客家文化底蕴深厚。
三明市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名称“三明”源自1956年三元和明溪两县的合并。三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近年来,三明市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注重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明市在福建省的地理位置如何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的西部和西北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体地理坐标为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
地理位置
- 东依福州市,与福州相邻,便于经济交流与合作。
- 西毗江西省,与江西接壤,是福建与江西两省的重要通道。
- 南邻泉州市,与泉州相连,促进了两地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 北傍南平市,与南平市接壤,共同构成了福建北部的重要经济区域。
- 西南接龙岩市,与龙岩市相连,进一步加强了与闽西地区的联系。
地形地貌
三明市境内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部高,北东部低。最高峰为建宁白石顶,海拔1858米,最低点位于尤溪县的尤溪口河段水面,海拔50米。
气候条件
三明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约为19.9℃,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1700小时以上。
三明市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三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景点,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景点:
-
泰宁大金湖:世界地质公园,以其丹霞地貌和美丽的湖光山色著称,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
-
将乐玉华洞:国家重点风景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洞内钟乳石林立,景色奇特。
-
永安桃源洞:国家4A级风景名胜,丹霞地貌形成的奇景,内有全国最长且狭窄的一线天。
-
沙县七仙洞:岩溶地貌形成的溶洞群,景色秀丽。
-
清流九龙湖:以清澈见底的潭水和周围茂密的森林闻名。
-
宁化天鹅洞:岩溶地貌形成的溶洞群,内有丰富的钟乳石景观。
-
永安石林:国家重点风景区,火成岩地貌形成的奇观。
-
桂峰古村落: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风景如画,尤其在秋天景色最美。
-
泰宁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汉唐古镇,两宋名城”。
-
寨下大峡谷:世界地质公园的榜样景区,素有“峡谷奇观、世界样板”的美誉。
三明市在历史文化方面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明市在历史文化方面拥有丰富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点:
重要事件
-
万寿岩遗址的发现:
- 万寿岩遗址位于三明市,是福建省乃至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1999年发现的船帆洞遗址,距今约4万年,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将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距今约1万年向前推进到18.5万年。
-
朱子文化的传承:
- 三明市是朱熹的诞生地,尤溪县的南溪书院和朱子文化园等地成为重要的文化地标。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明的朱子文化研究和传承活动也非常活跃。
-
红色文化的发源地:
- 三明市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化县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红军从宁化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三明市的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设施众多,如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等。
重要人物
-
朱熹(1130-1200):
-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世称“朱子”。朱熹在尤溪县出生和成长,其理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
杨时(1053-1135):
- 北宋著名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闽学鼻祖”。杨时在将乐县出生和讲学,是“闽学四贤”之一,对后世的理学发展有重要贡献。
-
陈友定(1324-1368):
- 元末明初的著名将领,曾在三明地区抗击农民起义军,后成为一方割据势力的领袖。陈友定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力。
-
黄慎(1687-1772):
- 清代著名书画家,宁化县人,是“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书画作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