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以其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而闻名。以下是关于青岛市驻地及其相关信息的详细介绍。
青岛市驻地
地理位置
- 青岛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山东半岛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26′至37.09′,东经119.30′至121.00′。它东临黄海,北濒渤海,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 青岛市下辖崂山、即墨、胶州、平度、莱西等五个市辖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美海岸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海滨之城”。
行政区划
- 青岛市现辖7个市辖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代管3个县级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
- 市南区是青岛市的驻地,位于市区的南部,地处东经120°19′、北纬36°04′,西起团岛,与黄岛区隔胶州湾相望,东至麦岛,与崂山区毗邻,北与市北区相接,南临黄海。
青岛市历史背景
历史沿革
- 青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属于东夷部族。西周时代属夷国,春秋初期分别为介国、夷国、莱国等的属地。秦时青岛西部属琅琊郡,北部属胶东郡。
- 青岛在1891年被清政府议决设为防地,1898年沦为德国殖民地,1914年日本占领,1922年中国收回。1949年青岛解放,改为山东省省辖市,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文化特色
青岛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样的文化特色著称。青岛啤酒博物馆、八大关风景区、栈桥等景点都是游客打卡的热门地点。青岛还被誉为“电影之都”,拥有丰富的影视文化资源。
青岛市经济状况
经济总量
- 2023年,青岛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60.34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2.7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268.39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9999.20亿元,增长6.1%。
- 青岛市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近年来形成了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七大优势产业链。
财政状况
2023年,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337.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税收收入1006.0亿元,增长14.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5.2%。
青岛市旅游资源
主要景点
- 崂山风景区:5A级风景名胜区,主峰巨峰海拔高达1132.7米,是大陆海岸线上的最高峰,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
- 八大关风景区:集历史、文化、艺术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拥有200多栋风格各异的别墅,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 栈桥景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全长440米,宽10米,从陆地延伸入海,被誉为“长虹远引”。
旅游收入
2023年,青岛市接待游客超过1.4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1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3%。
青岛市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城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和工业强市。市南区作为青岛市的驻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游客和居民的重要聚集地。
青岛市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
青岛市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以下是一些主要景点:
-
栈桥: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海景和海鸥。
-
八大关风景区:汇聚了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欧洲小镇。
-
崂山风景区:素有“海上第一名山”的美誉,山海相连,景色秀丽。
-
五四广场:青岛的地标性广场,夜晚灯光璀璨,适合休闲娱乐。
-
奥帆中心: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举办地,现在是集体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
小鱼山公园:俯瞰青岛市区的绝佳地点,山上还有不少历史建筑。
-
青岛啤酒博物馆:了解青岛啤酒的历史和制作工艺,还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啤酒。
-
信号山公园:可以俯瞰青岛的全景,尤其是日落时分的美景。
-
青岛海底世界:展示各种海洋生物,适合家庭游玩。
-
极地海洋世界:可以看到北极熊、企鹅等极地动物,还有精彩的表演。
-
石老人海水浴场:美丽的海滨沙滩,适合游泳和晒太阳。
-
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青岛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青岛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青岛市在2024年的经济发展表现出色,展现了稳健的增长态势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以下是对青岛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详细分析:
经济总量与增长
- GDP总量:2024年,青岛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6719.46亿元,同比增长5.7%,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3位,稳居北方城市前列。
- 经济增速:青岛的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的经济活力和潜力。
产业结构
- 第一产业:增加值500.82亿元,增长4.0%,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
- 第二产业:增加值5723.10亿元,增长7.1%,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制造业增势良好。
- 第三产业:增加值10495.54亿元,增长5.0%,占生产总值比重6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0%。
工业与高新技术发展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35个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实现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0%和12.8%。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7.1%,占比50.7%,显示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对外贸易
- 外贸进出口总值:9076.7亿元,增长3.6%,其中出口5278.2亿元,增长12.0%,进口3798.5亿元,下降6.2%。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4.5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高于全国,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继续稳坐北方消费第二城的位置。
民生福祉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22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增长4.7%,农村居民增长6.1%。
- 城镇新增就业:37.11万人,其中民营经济吸纳就业32.52万人,占比87.6%。
青岛市在环保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青岛市在环保方面采取了多项重要举措,旨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 青岛市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成立了市排污权储备和交易服务中心,已有11家企业申购了排污权,收缴排污权有偿使用费67.85万元。
环保督察和执法
- 组织开展了两轮环保督察,立案督察和整改280项,解决了一批长期未能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采取多种执法方式,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720起,立案处罚4870余万元。
大气污染防治
- 通过顶格推进裸露土地扬尘污染整治、超额完成柴油货车的淘汰任务等举措,青岛在2024年已经收获了313个良好空气天,连续四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水污染防治
- 整治污水直排口480处,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6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多万吨/日。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优良,胶州湾水质优良面积超过60%。
土壤污染防治
- 对20处工业企业场地土壤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评估,新增布设30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风险点位,积极推进红星化工厂铬污染场地土壤治理示范试点。
“无废城市”建设
- 青岛市计划到2025年,累计建设“无废园区”等12类“无废细胞”达到1000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 实施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新能源发电总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
生态修复和保护
- 实施胶州湾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一批重点工程,持续开展“蓝湾整治”行动,守护好“一湾两翼、三山一原、一轴多廊”的生态保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