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宜州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距今已有2100多年。以下从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和现代发展三个方面为您介绍宜州的来历:
一、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
宜州在秦朝时属桂林郡地,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宜州置定周县,隶属于桂林郡。唐宋时期
唐朝贞观四年(630年),宜州设龙水县,并先后隶属于粤州、龙水郡、宜州等地。天宝年间(742—753年),宜州成为重要的州治所在地。宋代时,宜州更名为宜山县,成为岭南地区的重要行政中心。元明清时期
元朝设庆远军民安抚司,明清时期属庆远府,宜州一直是桂西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现代时期
民国时期废宜山县,置庆远府,1949年成立宜山县,1993年撤县设市,2016年撤市设区,成为河池市宜州区,正式挂牌于2017年。
二、文化特色
刘三姐文化
宜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根据《庆远府志》记载,刘三姐生于唐代的宜州下枧村,她以山歌闻名,至今宜州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她的传说和故事。宜州每年举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展示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诗词文化
宜州被誉为“中华诗词之乡”,自古以来就是岭南文化重镇,诗词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长寿文化
宜州因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被誉为“中国长寿之乡”。据记载,中国最长寿老人蓝祥便出生于宜州,在他142岁时,嘉庆皇帝曾御赐诗文祝贺。
三、现代发展
荣誉称号
宜州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城”“中国最佳养生度假旅游城市”等,是广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
宜州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稳步提升,2024年生产总值达207.79亿元,同比增长2.8%,成为河池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宜居环境
宜州以其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著称,是理想的养生度假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居住。
总结
宜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的一颗璀璨明珠。